文武相会,如切如磋一一记白象南屏行

时间:2020/11/9作者:admin点击: 5124

2020年10月11日,乐清市钱镠文化研究会应乐清市南屏武术学校董事长钱仁众之邀,一行廿人至北白象参观交流。

  南屏武术学校建在风景优美环境舒适的明代尚书高友玑故居,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高岙村。是一所小学至初中九年一贯制的文武学校,学校的教学宗旨是"崇文尚武,育德启智",以文为主,以武术为特色的办学理念,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能型人才。

  钱仁众董事长详细介绍了南屏的地方风物、人文典故。深叹南屏底蕴深厚,人杰地灵。

  一、尚书高友讥与高氏家族墓

  高友玑(1461—1546),字肃政,号南屏道人,乐清十二都高岙(今属浙江温州北白象镇)人。明弘治三年(1490)进士,丁母忧。母病,朝夕侍奉汤药,衣不解带,以孝闻于乡里。服除,授南京刑部主事,历员外郎、郎中,治狱详明。十六年,擢江西九江知府,治绩为十三府之最。

  七年,进南京工部尚书,改刑部尚书,复召为北漕总督,居仅三个多月即告老回乡。为官清廉,不附权势。以俸入构宗祠,在家乡白鹭屿办南屏书院,教育乡里子弟,所居旧屋朴陋湫隘,无所增缮,布衣蔬食终其身。

     二十五年(1546)三月二十六日卒,享年86岁。追赠太子少保,谥襄简。遗著有《南屏遗稿》。其墓在高岙村,当地人称为高尚书墓。

  乐清市设碑亭、神橱、神库的坟墓目前仅见高友玑墓。高友玑墓至今保存完整,属省内外所罕见。2006年5月,国务院批准以高友玑墓为主体的高氏家族墓晋升为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二、南屏书院与乐清古代书院

        乐清历任地方官吏皆重视倡道办学。书塾遍及全境。宋人万规、王十朋、钱尧卿和贾如规分别创建万桥书塾、梅溪书馆、白石书塾和鹿岩书塾。汤建创办麓艺堂书塾(后改为宗晦书院)。朱守宣创办雁山书院。高友玑创办南屏书院。侯一元创办环璧书院。梅溪书院、金鳌书院、印山书院,并称乐清三大书院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众多书院(书塾),正因为县学和众多书院创办,使乐清文化蔚为壮观,延绵不断,古称小邹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三、张淮南与周恩来

      张冲(1904-1941),字淮南,浙江乐清人。曾任国民党执行委员、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等职。抗战期间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国共谈判。在抗战中,张冲坚决赞成国共合作,共御外侮,同周恩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。一九四一年八月,张冲病逝。

  周恩来深为哀悼,在《新华日报》发表《悼张淮南先生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悼张淮南先生

---------来源:乐清县志     作者:周恩来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淮南先生逝世将三月了。每念公谊,迄难忘怀,而且也永不能忘怀。

       我识淮南先生甚晚,西安事变后,始相往来,然自相识之日始,直至临终前四日,我与淮南先生往来何止二三百次,有时一日两三见,有时且于一地共起居,而所谈所为辄属于团结御侮。坚持国策,至死不移。淮南先生诚五年如一日。五年来国内外风波频起,淮南先生尤首当其冲,而风波之险,谣诼之多,甚且侵及先生,但淮南先生辄处之泰然,绝未以一时“行情”动其心志,变其神态。且困难愈甚,而先生之努力亦愈多,奔走亦愈勤。这种至死不息的卫道精神,淮南先生也是五年如一日。我与淮南先生初无私交,且隶两党,所往来者亦悉属公事,然由公谊而增友谊,彼此之间辄能推诚相见,绝未以一时恶化,疏其关系,更未以勤于往还,丧及党格。这种两党间相忍相重的精神,淮南先生是保持到最后一口气的。淮南先生为国民党的青年中委,但从未以此骄人,且曾任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总干事,亦从未染近日“调查统计”工作的习气,在平日待人接物,尤极谦和,而青年英俊之气,亦未稍衰。这种动定咸宜的守身立世之道,淮南先生也是守之至死不渝的。综合先生生平,蒋委员长挽之为“赴义至勇,秉节有方”,可谓深知其人。在我印象中的张淮南先生,尚可续上“临事有恒,持躬至谨”两语,以为之赞。

       五年来,我与友党人士相识,无虑数百,惟因工作关系,始终安危与共的淮南先生实为其最。今逢开会追悼之日,怆痛之情,不能自抑我对于往事的回忆。

       我识淮南先生,虽在西安事变之后,但淮南先生奔走两党团结,却早在西安事变之前,临潼变作,淮南先生亦被羁留近两旬,我于事后知之,以不及谋面为憾。事平,先生复人陕,遂得相见。为商两党团结事,几朝夕往还,达三四月。彼时,甚至以后,参与其事者固不仅先生一人,唯先生为能始终其事。先生与我,并非无党见者,惟站在民族利益之上的党见,非私见私利可比,故无事不可谈通,无问题不可解决。先生与我,各以此自信,亦以此互信。每当问题争执之际,我辄以“敌人所欲者我不为,敌人所不欲者我为之”之义陈诸先生,先生亦常以此义相督责,故问题终得解决。先生这种忠于民族国家利益的精神,直贯注到他临终前致某先生书及和我的谈话中,犹殷殷以两党团结为念,可见他在一开始奔走团结时所表现出的忠诚,并非偶然了。

       其后,淮南先生伴我一登莫干,两至匡庐,凡所奔走,靡不与闻。因先生之力,两党得更接近,合作之局以成。“七七”变作,“八一三”继之,先生不仅忙于团结,且复奔走坛坫,未几,即出国赴苏,完成树立强援使命,而国内团结少先生参加者却近半年。接替之人竞至一翻成议,肇成以后纠纷不解之局,迨先生归来,虽一再图谋挽救,终因事态已成,难于根本改变,居常引为憾事。然亦正因先生归,武汉之局,得以开展。于此,亦可见先生一身关系之重,在国,国内合作成,出国,国际强援树,去国事顿,回国势转,先生虽非决最后大计者,然其任事之勇,奔走之劳,已匪异人任了。

       由武汉而重庆,淮南先生更是辛劳备至,一方面既忙于国际团结,另一方面又忙于国内团结。其时,国内一部分人士已转移其眼光对内,而先生独持正义,力主以团结御侮为尚。

       民二十八年春,我有江南之行,是夏,复北返延安,均赖先生助其成。不幸,抵延后,我因折臂出国就医,不与先生共安危者几及一年。此一年中,国内风波迭起,赖先生斡旋其间,得使局势未臻恶化,而我则养伤国外,真觉愧对先生。

       去岁夏初来渝,复与淮南先生往还,而团结之局,亦日入险境,但先生努力不稍懈。今岁一月事起,二月报事随之,三月为参政会期,四五月有中条山战役,此中风浪之险,环境之恶,为五年来所创见,先生劳神焦思,力维大局,备极憔悴。六月苏德战争起,方冀先生不得施展于国内者,将偿志于国际之活动,不意竞先一日而病倒。病榻相慰,初尚以纳粹第五纵队作祟戏语先生,孰料一病缠绵,竟致不起。数次视先生病,辄蒙以两党关系为问,临末一面,犹殷殷嘱我与某先生保持联络。先生既逝,联络乃似中断。嗣每遇风波,辄增先生不在之思,而每念先生,更兴安危谁共之感。

       然而,抗战还在坚持,团结更须加紧,再求一如淮南先生者出而继任巨艰,赓续前功,应早在国民党贤明当局的选择之中了。可是,淮南先生已不愧为国家民族之栋梁,已不负于蒋委员长特达之知。即在吾党,亦深痛丧此良朋,何况国民党失此忠贞,其损失何可计算?!但我们相信,国民党尽多英才,尤多关心团结致力御侮之人,淮南先生虽死,其至勇至谨有恒有方的精神,犹照后人,必有许多继起者补其岗位,替其职守,这是我们最所企祷,也是全中国人民最所热望的了。

       目前形势正如吾党毛泽东同志所说:“全世界人类的任务,是团结起来反对法西斯,而全中国人民的任务,则是团结起来反对日本的进攻。现在这两种团结都有大大加强的必要”。

       而民族领袖蒋委员长更号召全世界反侵略各国联合奋斗,团结制敌。在这种国际团结的任务面前,我们国内团结,如不加紧,如再恶化,不仅无以兴奋世界反侵略各国的联合奋斗,抑且无以对前方将士被难同胞的流血牺牲,更无以继淮南先生五年来奔走团结戮力御侮的遗志。果如此,追悼又有何用?

       但是,淮南先生的精神尚在,这是团结的象征。前线的血还在流,怎能分得出属于何党何派?碧血丹心,精忠报国,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,而淮南先生正是其中杰出的一 个。

       我们追悼淮南先生,我们便应踏着淮南先生的道路前进。淮南先生的道路,就是团结的道路!

       张淮南先生精神不死!

       国际与国内团结万岁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三十年十一月九日


  毛泽东、朱德等中共领导人送的挽联上称其:“内联共,外联苏,奔走不辞劳,七载辛勤如一日”;周恩来在挽联上称:“安危谁与共,风雨忆同舟”;《新华日报》在当日刊出悼念张冲专页,周恩来撰写的纪念文章《悼张淮南先生》称:“淮南先生伴我一登莫干,两至匡庐,凡所奔走,靡不与闻。因先生之力,两党得更接近,合作之局以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四、高岙与东蒙山

        东蒙山位于乌牛镇,紧靠乐清市北白象镇,坐落在瓯江之滨,风光秀丽,素有“浙南第一洞天”之称。东蒙山,俗称乌牛纂[zuǎn],它东与乐清琯头接壤,向西翻山越岭可攀相传是王十朋读书处的胜美尖,北接层峦叠嶂的括苍山,这里景色优美,古洞清幽,传说美丽。

  东蒙山,还是山水诗鼻祖谢灵运、明代旅行家徐霞客、北宋兵部侍郎胡则、南宋状元王十朋等古代名人经常活动的地方。

长沙做网站